首頁

2011年12月31日 星期六

精彩、稱職的續集--《福爾摩斯:詭影遊戲》

《福爾摩斯:詭影遊戲》海報。
歷經兩年的等待,《福爾摩斯》的電影續集終於上映了。

承接首集片尾的伏筆,《詭影遊戲(A Game Of Shadows)》以福爾摩斯與「犯罪界的拿破崙」--莫里亞蒂教授(Professor Moriarty)兩位宿敵間的鬥智與對決作為劇情主軸,不只故事場景橫跨英、法、德、瑞四國,反派的陰謀更是涉及全歐局勢與大規模的傷亡,因此故事格局比起首集更大,動作與特效場面也增加了許多。

但電影整體的節奏仍然極為流暢、毫無冷場,除了先前受到好評的優點全數保留外,新增的元素在銜接首集之餘也稱職地提昇了電影整體的可看性。尤其在世界觀的接軌上,本片相當巧妙地透過對白、道具與場景帶出兩部電影間的變化:觀眾可以在鏡頭裡看見汽車、機槍、加農砲等現代科技的雛型,也可以看見19世紀末兩大世界都市的繁盛與快速發展。這些精心營造的細節彼此交織、建構,恰到好處地豐富了首集電影奠定的世界觀,著實令人神往。很高興《詭影遊戲》完全沒有淪落到一般好萊塢續集電影「場面搞大、電影搞砸」的現象,導演蓋˙瑞奇(Guy Ritchie)的功力的確令人佩服。

為了營造出劇中陰謀的嚴重性與反派的壓迫感,本片調性不只比首集更為沈重緊張,配樂的風格也變得更為黑暗。許多在前作中熟悉的旋律都變成了更加詭譎也更加磅礡懾人的版本,讓人光聽配樂就能感受到舖天蓋地而來的威脅與壓力--與《詭影遊戲》相比,電影首集相形之下反而像是一場輕鬆寫意的愉快冒險。

2011年12月20日 星期二

《復仇者聯盟》國際版預告新畫面與情報補充


隨著戲院版預告與序幕片段的連番攻勢,《黑暗騎士:黎明昇起(The Dark Knight Rises)》的聲勢近來可說是升到了最高點;同為明年兩大超級英雄電影之一的《復仇者聯盟(The Avengers)》自然也不甘示弱,在今天釋出了國際版預告(影片連結中的是德文版),並加入了不少新畫面剪輯。

首支預告相比,這次的預告除了幾幕特寫鏡頭改變以外,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鷹眼(Hawkeye)射箭、美國隊長(Captain America)空降擲盾,以及雷神(Thor)揮鎚擊飛汽車的畫面了。隊長自飛機跳下的鏡頭應該是連接到劇組先前在克里夫蘭拍攝的德國街景戲:隊長(與鋼鐵人?)對抗洛基,黑寡婦(Black Widow)則駕駛昆式噴射機空中支援。

2011年12月2日 星期五

漫畫界的「聖杯」--《Action Comics》#1

《Action Comics #1》封面。
2011年11月30日晚上,一本老舊的二手漫畫在ComicConnect以216萬1000美金的天價賣出,突破漫畫收藏史上最高的成交紀錄。

究竟是怎樣的經典之作有如此的能耐?答案是DC出版社(舊稱為National Allied Publications)於1938年發行的《Action Comics》第1回,也是美漫代名詞--超人(Superman)首度問世的漫畫作品。

作為《Action Comics》#1同期11篇故事中的刊頭主打,這篇由Jerry Siegel與Joe Shuster共同創作、名為《Superman》的故事在短短13頁的篇幅中就介紹了這名星際孤兒的成長與無堅不摧,也奠定了超人作為「鋼鐵之軀(Man of Steel)」、「弱勢的救星(champion of the oppressed)」與人類無上精神指標的形象。但比起故事本身的內容,「超人初登場」的意義與這本漫畫的收藏價值顯然更為漫畫迷所樂道。

由於發行年代久遠、當年的定價又僅10美分,取得容易、保存自然也不易,因此目前世上已知的初版《Action Comics》#1僅存100本,每本皆是價值連城,更遑論其中被CGC(Certified Guaranty Company,漫畫書況評鑑最具公信力者)評為9.0等級的6本逸品了。每當《Action Comics》#1在拍賣市場上出現,其成交價絕對都是全世界關注的焦點,而每回拍賣的結果也總是履破紀錄,儼然成為漫畫界「聖杯(Holy Grail)」般的存在。

2011年11月9日 星期三

REVOLTECH 轉輪特攝系列 No.031 War Machine

特效零件還不錯。
好久沒更新網誌了呢。

這次要介紹的War Machine是轉輪特攝系列10月份的產品,老實說我原本是沒有計畫要入手的。畢竟手邊那款孩子寶6吋的表現已經十分完美,沒有同尺寸重複收集的必要,加上鋼鐵人Mark 6髖關節的經驗也讓我有些退卻,因此我本來只打算入手9月份那款電影版柯博文而已。但想不到War Machine發售後網路上一片好評,價格又很親切,所以我最後還是買了.....

果不其然,這款War Machine的表現真的十分出色,不只造型好看、塗裝完美,可動性高;
玩具本身的份量也很夠、拿在手裡沉甸甸的,開盒時就給人物超所值的第一印象。更重要的是,先前Mark 6為人詬病的缺點全都改進了,把玩一番後真的很慶幸自己沒有和這款出色的作品失之交臂。

外觀上,這款War Machine與先前的Mark 6一樣都有著略帶漫畫風格的體態。但比起孩子寶6吋那種四肢與軀體均勻分配的比例,轉輪版完整呈現了「胸腹區塊大型化」的特色,因此造型與電影裡的形象仍然有著頗高的相似度,不會像Mark 6那樣完全變成另一種模樣,原型師的功力可見一斑。但個人認為小腿的部份還是太細了,大腿背下緣為了提高膝關節可動空間而擴大的凹槽看起來也有些奇怪,這點算是比較美中不足的地方。

2011年10月11日 星期二

《復仇者聯盟》首支預告公佈


Marvel今日終於公佈了《復仇者聯盟》的首支預告!(iTunes Movie Trailer有各種規格可供選擇,Yahoo奇摩電影也已經有中文版翻譯了)

或許因為是首波宣傳的關係,這支預告在剪輯上比較著重動作場面與角色間的互動、內容也大多是先前在片場被目擊的畫面,因此劇情方面並沒有提供太多的新線索可供參考,影迷最關心的Mark 7裝甲與神秘「外星人」也尚未現身,這點真的相當可惜。

但預告片中已經能看見「昆式噴射機(Quinjet)」、史塔克大樓與新版的浩克造型了,各個成員間的互動也相當有趣,尤其身著Mark 6裝甲的東尼仍然是這部預告片中最活躍的角色,實在不愧為團隊的「顧問」啊。

當然,從這些熱血的鏡頭中也不難看出導演喬斯惠頓(Joss Whedon)在動作戲拍攝與場面調度上的功力,相信正片絕對會更加精彩,期待明年五月的到來!

2011年9月4日 星期日

《復仇者聯盟》9月初情報更新

官方新公佈的概念宣傳圖。
上週在克里夫蘭的行程順利結束後,《復仇者聯盟》劇組昨日也轉往紐約取景,開始為期三天的拍攝。根據網路上的側錄與文字消息,這次拍攝的是洛基與一眾成員會面的鏡頭,包括先前只有替身出現的「鋼鐵人」小勞勃道尼(Robert Downey Jr.)與消息最少的「浩克」馬克魯法洛(Mark Ruffalo)在內,七位演員昨日都在片場同時現身,可謂是電影開拍以來陣仗最大、陣容最齊全的一次。

網路上有不少關於這幕的高畫質照片與文字敘述,這部份留到文章最後再談;先補充一些關於先前情報的後續消息:

一、關於外星入侵者的傳言:
雖然克里夫蘭的戰鬥場景已經結束拍攝,但在該幕出現的「外星入侵者」真面目仍然不明,網路上的各種猜測也從未間斷。

中最引人注目的是:IMDB寇碧·史莫德斯(Cobie Smulders)的資料更新成「飾演瑪莉亞˙希爾 / Anelle」。Anelle是漫畫中的Skrull公主,也是青年復仇者(Young Avengers)成員小浩克(Hulkling)的母親,若此消息屬實,豈不是間接提高了Srull星人登場的可信度?

2011年9月2日 星期五

神奇寶貝立體圖鑑 BW 劇場版 黑/白英雄 Ver.

只要有雷希拉姆,不管怎麼擺看起來都會很擠......
其實七月初時就已經收到這兩套扭蛋了,但因為是分次到貨的關係,原本想說等拿到白英雄版本之後再來拍照,想不到一拖就是兩個月,轉眼間已經是9月了.....

如同標題所言,這兩套立體圖鑑的發售是為了宣傳今年上映的神奇寶貝劇場版《比克提尼與白英雄雷希拉姆》及《比克提尼與黑英雄捷克羅姆》。雖然這是神奇寶貝第一次在同年內推出兩部電影,但根據官方情報,兩部電影的差異只在於部份劇情與登場的神奇寶貝,因此實為同部電影的兩種版本,而台灣的片商也很聰明地採用了電影院與MOD同步上映的方式。

與電影相同,這套扭蛋也分成了「白英雄」與「黑英雄」兩個版本推出。兩套各有5款,但象徵鳥與比克提尼、滑頭小子場景組這兩款是兩套共通,因此整套湊齊後只有8款角色。其實這樣的數量約莫等於以往芳緣、全國等系列的一套而已,但也因為是分兩次推出,配率十分平易近人;加上共通的兩款反而是數量最少的,因此網路上很容易用便宜的價格入手大全套,省去處理重複兩款的麻煩。


2011年8月23日 星期二

《復仇者聯盟》片場與D23 Expo新情報整理

寇碧·史莫德斯(左起)、克里斯˙漢斯沃與小勞勃道尼。
為期三天的迪士尼D23博覽會(Disney D23 Expo)日前甫劃下句點,除了首度曝光的上海迪士尼設計圖外,這場盛會最引人注目的焦點莫過於電影《復仇者聯盟(The Avengers)》的新情報了。

雖然本片劇組此時正在
俄亥俄州的克里夫蘭(Cleveland)封街拍攝一場大規模的動作戲,但除了「美國隊長」克里斯˙伊凡(Chris Evans)、「浩克」馬克˙魯法洛(Mark Ruffalo)與「尼克˙福瑞」山繆˙傑克森(Samuel L. Jackson)以外,幾位主要演員皆一同前往加州的D23會場進行宣傳活動,足見Marvel Studios想藉此次機會拉抬電影聲勢的野心。

一、關於演員:
瑪莉亞在概念設定中的造型。
與去年聖地牙哥漫畫展(San Diego Comic-Con,美漫迷年度盛事)的陣容相比,本次出席D23的成員增加了湯姆˙希德斯頓(Tom Hiddleston)與寇碧·史莫德斯(Cobie Smulders),前者在《雷神索爾》中扮演的洛基(Loki)已經確定會是本片的主要反派;而後者則將飾演神盾局探員瑪莉亞˙希爾(Maria Hill)。

瑪莉亞這個角色在漫畫中以幹練、潑辣,甚至有點蠻橫的形象聞名,除了曾在《Civil War》時期擔任神盾局長外,大部分時間都是位居組織中副官的位置。

目前還不清楚瑪莉亞˙希爾在《復仇者聯盟》裡的職位設定,但應該會有很高的機會像漫畫一樣是擔任尼克˙福瑞的副手,而《美國隊長》片尾的前導預告中也已經可以看見瑪莉亞活躍的鏡頭了。


2011年8月21日 星期日

細膩、樸實-既平凡又不平凡的《美國隊長》

向漫畫第一回致敬的電影海報。
繼《鋼鐵人(Iron Man)》、《無敵浩克(The Incredible Hulk)》與《雷神索爾(Thor)》後,美國隊長(Captain America)這位「第一復仇者」終於也登上了大螢幕。作為《復仇者聯盟(The Avengers)》上映前的最後一塊拼圖,本片依舊維持著Marvel Studios一貫的風格與水準,縱然有人譏其只是一部「長達兩小時的預告片」、反派的強度也不如預期,但我認為《美國隊長》整體而言仍然是一部令人滿意的漫畫改編電影。

雖然美國隊長這個角色在漫畫裡早就不再以狂熱愛國主義者的形象聞名了,但本片既然冠上了「美國」兩字,故事又是以二戰時期的漫畫連載為基礎,劇本在創作上難以避免地會遭遇到意識形態選擇的難題:不可否認,美國隊長的漫畫在連載初期曾有過一段政治色彩鮮明、反「邪惡軸心」的時期,即使現實世界裡的美國尚在為參戰問題猶豫不決,這本漫畫仍大剌剌地在第一回封面上賞了希特勒一記重拳、毫不保留地向納粹宣戰-可想而知,這樣一本打著「出兵」旗號的漫畫自然受到了反戰主義者的強烈抨擊,非得等到珍珠港事件導致美國加入戰局後才開始大行其道。

如今,將近一個世紀過去了,歷經劇烈的時空變換,要將這樣一部連在戰時都曾受過質疑的漫畫原封不動搬上大螢幕勢必是不可行的,美國隊長的起源故事要如何說得精彩好看、甚至說得不惹人厭,肯定也會是個艱難的挑戰。

但這部電影的確做到了。《美國隊長》不只巧妙避開了一般人容易望文生義的「大美國主義」格調,甚至反其道而行,讓整部電影處處可見對政客與戰爭的反諷。這些諷刺與戲謔是如此大刺刺地用愛國主義的外衣包裝,卻又暗箭連發地恰到好處、不慍不火,實在令人拍案叫絕。

2011年7月16日 星期六

死亡不該是超級英雄的退休計畫--《Stark: Disassembled》

《Stark: Disassembled》合訂本的封面。
雖然半年前就已經入手了《The Invincible Iron Man - Stark: Disassembled》的合訂本,但一直要到前幾天才找到時間好好地把它讀過一遍。回頭看看前作心得的寫成日期,想不到「一場值得的流亡--《World's Most Wanted》」已經是一年前的文章了.....

本作不只接續《World's Most Wanted》的故事,同時也是Matt Fraction三部曲的最後一塊拼圖。如同標題所言,故事裡陷入腦死狀態的東尼˙史塔克面臨不斷的分解與重組、遊走於腦中記憶碎片所構築的世界;而編劇Matt Fraction也將透過這種歷程帶領讀者一同省思鋼鐵人的本質,塑造這個角色未來的面貌。

整體而言,《Stark: Disassembled》全書平鋪直敘、結構簡單:腦死的東尼在自己不斷輪迴的心靈中掙扎追尋、現實世界裡的一眾英雄則按照東尼的遺言為其甦醒做各種努力,包括將小辣椒在《The Five Nightmares》裡因傷植入的電磁衝擊波能量產生器(Electromagnetic Repulsor Generator)移植到東尼身上、插入瑪莉亞˙希爾在《World's Most Wanted》故事中取來的記憶備份硬碟;最後再以美國隊長的盾牌與「救援者(Rescue)」裝甲的線路為媒介,以雷神之鎚強力的電擊為東尼輸入能量。但甦醒與否的決定性因素仍在於東尼內心的自覺,因此史傳奇醫生(Doctor Strange)決定擺陣施法,親自進入東尼的內心世界引領其歸來;另一方面,與東尼恩怨難斷、心有不甘的面具夫人(Madame Masque)亦瞞著諾曼私自派出暗殺者鬼魂(Ghost)伺機而動......整篇故事雖然在虛與實間來回切換互相指涉,卻仍能保持相當的節奏感與流暢度,可見Fraction處理多線劇情的功力仍舊不俗。

2011年6月25日 星期六

LEGO MOC:Bat-Pod Ver 2.0

永遠踩不到的踏板.....
這次的MOC雖然是幾個月前那款Bat-Pod的修改版,但因為更動的部份太多、幾乎已經到了重新設計的地步了,因此實際上可以算是重頭來過的另一款作品。 

由於是針對之前作品的修正,因此本次的製作重點如下:  

一、輪胎加大,使車身與輪胎的大小比例符合原設定。 
二、增加車身後半段的細節豐富度,重現散熱裝置、踏板......等原設定即有的部份。 
三、前輪支架後退一格的長度,調整車身比例;並修改車身內部零件的結構以因應前輪的變動。
四、修改操縱桿的樣式、增進穩固性;操縱桿基座的水龍頭型零件亦有固定前輪角度的功能。
五、火器部裝甲板的重現,並使其盡量貼近輪胎。 

2011年5月29日 星期日

Comic Comes! 美式漫畫展

觀察場內各種紙箱的堆法也是一種樂趣。
隨著近年來幾部改編電影的賣座與催化,以往不為大眾所知的超級英雄競相嶄露頭角,美國漫畫也開始脫離「小眾興趣」的歸類,開始在台灣大行其道。總而言之,美漫在台灣的影響力已經不可同日而語,而這樣的環境正巧給了台灣動漫文創交流協會舉辦這場「Comic Comes! 美式漫畫展」的契機。

雖然我的美漫資歷不過三年,這種「風水輪流轉」的感觸不如前輩們深,但還是很高興台灣能有這類有關美漫的展覽活動;更何況展出地點就在台南市,離家不遠,感動都來不及了,哪有不支持的道理?於是這次趁著週末回家的機會,親自跑了一趟新光三越台南中山店參觀這場展覽

2011年5月5日 星期四

LEGO MOC:Thor

如果樂高有鱗甲造型的手臂就好了。
繼Bat-pod之後,這次的樂高MOC是「不太輕鬆的小品」--雷神索爾的人偶。其實這款作品的概念和零件選擇早在電影上映前幾個月早就決定好了 ,但前幾天才找齊需要的零件並開始動工,碰巧電影剛上映不久,趁著雷神正紅就一併接著電影心得放上來了。

北歐系列的盔甲上身、城堡系列龍國武士的雙腿......等等,這次必備的零件基本上都不難取得,比較麻煩的應該只有亮銀色的翅膀型頭盔,因為網拍上數量不多,而且似乎都只和矮人綁在一起賣。

除此之外,這款作品最大的特色是動用到了切削和黏貼的技巧:因為單純戴上頭盔後縫隙太大、沒有露出頭髮不只不合理、相似度也會大幅下降,所以直接把頭髮切成兩部分、打磨後與頭部、頭盔一起固定作成替換式;雷神之鎚(Mjolnir)的部分也一樣,畢竟在零件有限的情形下,單純組裝又要維持大小是很困難的,索性就直接動刀了。 

2011年5月4日 星期三

《雷神索爾》-- 簡單、老梗,但精彩

不是徐錦江,也不是傑克˙布萊克......
自從尼克˙福瑞(Nick Fury)在《鋼鐵人(Iron Man)》片尾登場、Marvel宣佈《復仇者聯盟(Avengers)》將隨漫畫世界觀一同搬上大螢幕後,至今也經過了兩年的時光。做為本系列的第四部電影、也是第三位登場的英雄,《雷神索爾(Thor)》的表現真的可圈可點,著實為復仇者計畫的未來打了一劑強心針。

雖然我在上映前就對本片抱持著高度的期待,但老實說,《雷神索爾》比起同時段發布情報的《美國隊長(Captain America: The First Avenger)》,其預告效果與先行放出的片段都是讓人有些擔心的,尤其男主角克里斯˙漢斯沃(Chris Hemsworth)的個人魅力與明星氣質又不若一眾配角,在這種以主角為重的個人電影中真的會有點吃虧......但上週看過本片之後,我很篤定自己該收回先前的疑慮。

首先,阿斯嘉(Asgard)神界在大螢幕上的氣勢真的令人震懾。劇中巧妙地將星辰、銀河、宇宙等意象與眾神的居住地結合,不只創造出視覺上的震撼效果,也著實帶給觀眾一個魔法與科學交織、令人嚮往不已的美麗仙境。預告片裡那個金碧輝煌但看起來「有點B級」的仙宮呢?相信我,看過電影絕對會有截然不同的感受。

2011年4月27日 星期三

神奇寶貝立體圖鑑 SP1

大合照有點難取景,所以就只拍御三家了。
繼BW2後,最近又入手了一套本人夢寐以求的好東西。雖然這個部落格的文章越見失衡,已經快變成玩具收藏取向了,但這麼一套經典的立體圖鑑還是該寫寫入手心得做個紀念。

這款立體圖鑑SP1是TOMY(與TAKARA合併成TAKARA TOMY前的名稱)於2004年3月推出的扭蛋,也是神奇寶貝立體圖鑑的第五套商品。由於立體圖鑑最先推出的是芳緣系列,SP1是首次以關東地區神奇寶貝作為主打的一代,加上角色經典、台灣的數量又不多,因此本套可謂是立體圖鑑中最難入手的夢幻逸品。

前陣子碰巧日本YAHOO拍賣有賣家拿出這套競標,抱著一股「錯過的話這輩子可能就沒機會了!」的決心,忍痛花下大把銀子託人代購...... 雖然荷包因此大量失血,但拿到實品時心裡真的充滿了無限感動。

話不多說,先從初代御三家開始介紹起吧。


2011年4月14日 星期四

神奇寶貝立體圖鑑 BW2

全部擺在一起很漂亮一直是立體圖鑑的優點。
神奇寶貝黑白版的第二款立體圖鑑日前已在日本發售。

雖然聽聞這套扭蛋在台灣將會有代理版出現,但衝著出貨快、預訂價格便宜,不少人應該早就選擇在網拍上以預購的方式入手。

以一顆扭蛋50元(60?)台幣的售價來看,目前網路上湊套的價格真的相當吸引人,可見這款BW2的配率相當親民,並沒有少數幾款特別稀有的情形;可惜的是,由於公、母ケンホロウ的造型有別,因此該款依性別分成了A/B兩種。在大多數賣家不願意冒屯貨風險的情況下,這次還是入手了兩小套才湊成了共六款的完整全套.....

整體而言,這套BW2有不少美中不足之處。尤其在材質方面,軟質塑膠似乎變成了BW系列的慣例了,若是能回歸到以前的用料,想必成品的質感會令人滿意許多。 


2011年3月29日 星期二

REVOLTECH 轉輪特攝系列 No.024 鋼鐵人 Mark 6

必備的擊地姿勢!
其實月初時就已經收到這款轉輪鋼鐵人了,但前陣子忙著研究樂高的Bat-Pod自製、加上手邊又沒有上墨線的工具,只好趁上週回家的時候匆忙打理一下、順便拍幾張照片上來寫寫心得。

記得海洋堂預定發售鋼鐵人的消息大約是在Madhouse版動畫播出的前後公佈,原本以為會搭著動畫的熱潮選擇推出Mark 3,但試作品公佈時竟然是電影裡最新的Mark 6,加上是事隔數月的消息,著實令人吃了一驚。

先談點設定上的二三事:本款鋼鐵人的造型可以回溯至《鋼鐵人2》片頭登場的Mark 4。Mark 4和第一集登場的Mark 3乍看之下是相同的裝甲,但仔細觀察就不難發現,除了頭盔以外,Mark 4全身各處都經過了重新設計:包括四肢的線條由圓滑變為稜角、肩部線條內縮、胸腹區塊更加密合....等等,整體的形象皆比Mark 3結實洗鍊許多。負責電影版裝甲設定的Ryan Meinerding似乎本來就有意讓兩部電影中出現的裝甲遠看相同、近看卻大異其趣,而Mark 4也確實表現出這種一脈相連又不失特色的系列感,著實是相當傑出的設計。 

隨著故事進展與新反應爐的誕生,電影最後也登場了這套Mark 6裝甲。或許是決戰前夕可以修改的時間不多、也或許是Mark 4已經很接近鋼鐵人的完成型了,因此基本上這套Mark 6裝甲和Mark 4的造型並無不同,唯一的差別只有全身配色與配合反應爐修改的胸口裝甲板而已。

2011年3月17日 星期四

LEGO MOC:Bat-Pod & Batcycle in Hush

蝙蝠俠與他的愛車們。
自從回歸樂高後,就一直對MOC(My Own Creation)躍躍欲試;正巧前陣子在網拍上入手了蝙蝠俠的人偶,自然也就萌生自製裝備載具的念頭了。

經過幾番研究與測試的成果,就是這兩號作品的誕生。

漫畫版的蝙蝠機車基本上只是以現成的樂高重機為藍本做小規模的改修,難度不高;但《黑暗騎士》中出現的Bat-Pod就從頭到尾都得靠自己構思了。

雖然設計過程中曾使用過官方提供的軟體Lego Digital Designer做輔助,但或許是還沒有摸清楚零件的特性,因此往往在實作時才發現自己做出的只是外觀勉強相似、實際上毫無穩固性可言的設計;最終的成品是歷經挫敗後在偶然中拼湊出來的,跟早先的紙上談兵差了十萬八千里,果然MOC的關鍵還是在親自體會啊。


2011年3月7日 星期一

LEGO 6056:Dragon Wagon 蝠龍運輸車

歷經18年,保存狀況還不錯的外盒。
雖然小時候我們總希望能快快長大,但人到了一定年紀後,往往又會開始追尋童年的時光--或許是因為自己已經老大不小了,最近這種感覺總是特別強烈。

總而言之,我又開始收集樂高了。 

小學的時候,幾乎每家書局都可以買到大大小小的樂高套件。還記得我的第一款樂高是一台黃色的水上摩托車(應該是6415:Jet  Ski這款),少少的幾塊零件和便宜的價格,把玩起來真的令人愛不釋手。

不過自從入手了6037:Witch's Windship6047/6099:Traitor Transport以後,城堡系列就變成我的最愛了。尤其是套件中黑綠兩色的「蝠龍」,威猛與可愛兼具的外型實在深得我心。影響所及,只要是我塗鴉的龍一定都會有著翅膀般的「耳朵」,就連現在也依然如此.....因此,回歸樂高後的首要任務,當然就是找回失散多年的幾隻龍兄龍弟了。

只可惜,或許是因為年代久遠,網拍上能找到的龍要不是附在天價的古董城堡裡頭,要不就只是分散的翅膀,唯一能找到最相近的也只有零件共通的鱷魚表弟;幸好幾天前碰巧看到了這組全新未拆的6056在競標,總算了結了一樁心願。

本組套件屬於城堡系列的「馭龍者(Dragon Master,似乎比較多人翻成龍大師)」分支,發售年份是1993(好老!),總共103塊零件。

2011年2月20日 星期日

信任

『這樣的世界實在太令我恐慌了,我心已決,請讓我好好離開吧。』

他提起筆,堅定地在紙上寫著。

......等等,他們發現我的時候,這封遺書會不會剛好陰錯陽差地掉到了床下而被遺漏?就算被找著了,救護人員真的會放手成就我的遺願嗎?焦慮與不安的思緒從他腦中一閃而過,一連串的懷疑與不信任愈加膨脹,再度吞噬了他的思緒。

一切要從兩天前的一通電話說起:一輩子從沒遇過詐騙的他就這麼被騙走了半年的薪水。

宛如核能分裂的連鎖反應般,事情就這麼發生了。

2011年2月10日 星期四

《鋼鐵人》電影世界觀的延伸與補充

I Am Iron Man!》合訂本封面。
去年Madhouse版的《鋼鐵人》在日本播出,由於這部動畫是基於電影版《鋼鐵人》的設定所編寫,因此本來想待播映完畢後寫篇文章做詳細介紹。

怎料本部動畫根本上只是《鋼鐵人》第一集後續的平行世界創作:除了東尼在故事中的行為與電影版的信念背道而馳外,就連啟發東尼的重要人物殷森(Yinsen)都大難不死、遇上另一次災難後墮入邪道,中後段的劇情暴走更是讓原本期待該動畫能被列為電影版正史、補充電影版空白的我大為失望......

幸好,Marvel本身也出版了《Iron Man: I Am Iron Man!》Iron Man 2: Public Identity這兩部官方補完性質的漫畫作品。

前者大致上是第一集電影故事的簡短漫畫版,後者則描述兩集電影中六個月的劇情空白。無論是黑寡婦(Black Widow)進入史式工業臥底的方式、十環幫(The Ten Rings)的後續動態、政府與軍方對鋼鐵人的態度、鞭狂(Whiplash)父親安東˙萬科(Anton Vanko)的過去......等等,諸如此類的疑問都可以在這兩本合訂本中找到解答。

2011年1月28日 星期五

REVOLTECH 轉輪特攝系列 No.008蝙蝠俠

角度取好就能拍得很帥。
「SCI-FI REVOLTECH 特攝轉輪科技」是海洋堂將其轉輪關節運用至特攝角色的一系列商品。從前期推出的異形、卡美拉等傳統特攝怪獸,到了《玩具總動員》的胡迪與巴斯光年、《聖誕夜驚魂》的傑克......等動畫角色,其範圍可謂包山包海。

而本系列的第八款,正是克里斯汀˙貝爾(Christian Bale)版的新系列蝙蝠俠(Batman)。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本款底座標示的登場作品是2008年的 《黑暗騎士(The Dark Knight)》、外盒掀蓋內的說明使用的也都是該片的劇照,但本款蝙蝠俠所採用的實際上是2005年《蝙蝠俠:開戰時刻(Batman Brgins)》中的造型,兩件戰服有多處差異,而本造型在《黑暗騎士裡也只有過片頭的短暫登場。


2011年1月23日 星期日

一場值得的流亡--《World's Most Wanted》

《World's Most Wanted Book 1》合訂本封面。
《The Invincible Iron Man》是由Matt Fraction擔當編劇的鋼鐵人第五輯漫畫連載。本系列頗受好評、也一舉拿下了艾斯納獎(Eisner Award)的「最佳新系列(Best New Series)」;或許《The Invincible Iron Man》的成功有幾分是搭著電影的熱潮,但Fraction精湛的編劇能力絕對功不可沒。

《World's Most Wanted》是本系列的第二篇故事,全長12回(#8~19),共集結成2本合訂本。由於本篇故事與Marvel世界近來的整體走向有關,因此要瞭解其故事背景得先從近期的大事件講起:

在2006年的大事件《Civil War》裡,政府為了管制英雄與反派不濫用異能而推動了超人類註冊法案,要求每位遊走在法律邊緣的蒙面英雄向政府註冊身份與接受訓練。面臨官方與神盾局的施壓,以
美國隊長 (Captain America)為首的反註冊派英雄開始轉入地下活動、鋼鐵人等註冊派則協助政府逮捕不願向法案屈服的英雄。雙方幾經大戰的結果是:美國隊長投降、最後卻在送審途中遭到暗殺;蜘蛛人等英雄繼續在地下活動、逃避逮捕,政府掌握「合法英雄」的身份資料後建立訓練與養成的機構,並在各州安排專屬的英雄隊伍。至於東尼˙史塔克(Tony Stark),也就是鋼鐵人本人,則接受總統任命成為新任的神盾局(S.H.I.E.L.D)領導人,掌管全球防衛與處理相關的事件。

歷經《World War Hulk》後,《Secret Invasion》展開,一眾英雄們赫然發現:善於偽裝模仿的Skrull星人其實早就隱藏在人類中,甚至悄悄替換了許多英雄的身份;Skrull星人總攻擊時更是散布針對史式工業科技(Stark technologies)的病毒,導致地球相關的國防設施與系統癱瘓、東尼自身的絕境能力(Extremis)亦陷入停擺的狀態。最後,英雄們勉強擊退了Skrull星人,理應防患未然的東尼則被除去神盾領導人的職位。



逝去的童年,藉圖鑑補回

DP13的金銀版御三家。
每個年代都有它的集體回憶,而我們這代最具代表性的集體回憶無疑是神奇寶貝》。

玩偶、卡通、遊戲--究竟是哪樣先在小學先風行起來我已經忘了,我只記得在《神奇寶貝的全盛時期,這三樣始終都是大家的共通話題。

在那個著作權觀念尚未普及的年代(雖然這點現在也沒多大改變),Game Boy和遊戲卡匣實在是一般孩子難以擁有的奢侈享受,因此我們總是會想盡辦法找到模擬器和遊戲的轉檔、小心翼翼地灌到3.5磁片裡再和同學互相交流;當然,任何一個孩子都能把遊戲攻略講得頭頭是道:在那個金銀版瘋狂盛行的年代,進黑暗洞窟前該先學「閃光」、捉洛奇亞以前該先拿「銀色羽毛」彷彿已經成了常識般的存在;星期一的班上更是熱鬧極了,所有人討論的不外乎是上週播出的卡通劇情,更別說大家都背得滾瓜爛熟的火箭隊出場台詞;而某某同學昨天又和爸媽去逛百貨公司,買了最新出的神奇寶貝玩偶.....

世界很大,但對我們這些孩子來說,那張3.5磁片和251隻神奇寶貝就是一切了。

英雄˙其之二

「我要知道他˙是˙誰!沒有人能在我的城市動用私刑!」

身後的玻璃映著微禿的後腦杓,憂心忡忡的市長歇斯底里地吼著。

「市長先生,他的動作真的太快了,那些搶匪們根本都沒摸著頭緒就被綁起來抓到警局門口......」

市長憤恨地搥了玻璃一下。雖然他的確同意本市的警政效率是出名地糟糕,但新英雄的挺身而出代表新的秩序、新的聲望走向,還有民眾們對政府缺乏信心的直接反應。


夢出租

巷子裡有家小店是他從來不曾留意的。

真要說什麼印象的話,大概只有雜亂的貨架和總是讀著報紙的老闆吧?所以今天他定睛一看、發現店門前小小的立牌寫著「夢出租」時,著實有點驚訝--夢也可以用租的?

「第一次來嗎?」
老闆看著報紙,頭也不抬地說。

煩悶

唉,煩啊!

每回只要嘆了一口氣,他就覺得自己體內少了點東西。

那是種奇妙的感覺--就好比挖東補西的重建手術一般,他覺得體內的某些器官硬是被擠了出來,然後慢慢地疊在肩頭,揮之不去。

被上司訓話的那天,他嘆氣;和女友大吵的夜裡,他嘆氣;遙控器摔壞的時候,他嘆氣;找不著報紙的早晨,他嘆氣。他發現生活是一連串的病痛與傷害,唯有透過煩字吐出的瞬間才得以重獲新生--但短暫快樂的代價,卻是更多的煩悶。唉,煩啊!

......昨天夜裡,他做了個夢:偌大房間裡的他和鏡子。


英雄˙其之一

牆上的時鐘指著晚上11點,又到了巡邏的時候。

他暖了暖身、走向房間一隅的穿衣鏡,從鏡子背後的夾層裡拿出一件黑色的緊身衣。

他看過許多顏色鮮艷的裝扮,但沒有任何顏色在夜裡比得上黑色的匿蹤效果;他也深信:即使服裝可以塑造形象,真正對行動有幫助的還是衣物的功能--好比這件剪裁合適的高科技運動服。

迅速換完裝備之後,他戴上了附有GPS功能的手錶準備出發。

夜晚的風在他身邊呼嘯而過,他在屋頂上奔跑著、跳躍著,強壯的腿部肌肉有種緊繃的快感。對他而言速度就是一切,無論打擊罪犯或是救援行動,決定成敗的永遠是速度。

--暗巷裡似乎有什麼動靜。他輕巧地攀著牆上的冷氣機,悄悄往地面靠近;護目鏡的夜視功能讓周遭的景物變得有些嚇人,但也讓他看見一名臉色驚恐的女性與兩名持刀的歹徒,典型的搶劫。


烏雲飄過,黯淡的天空透著一點月光。

真是個適合闖空門的夜晚啊,領頭的竊賊心想。

呼嘯的風把樹叢吹得沙沙作響。
三名男子靜悄悄地走著,衣物與樹葉的摩擦聲輕巧地混在風裡飄送到遠方。

小山坡上那棟熟悉的大房映入眼簾,三個人躡手躡腳,拿起望遠鏡探了探。

......主臥室的燈熄了,老傢伙今天似乎有點早睡。


2011年1月21日 星期五

《New Avengers:Illuminati》--隱蔽的光明終將熄滅

《New Avengers:Illuminati》合訂本封面。
暗藏陰謀、秘密結社、計畫掌控世界「新秩序」,當然還有丹˙布朗的小說--這是多數人對「光明會(Illuminati)」的普遍印象。

如果超級英雄的世界裡也出現了這樣的組織,又會發生什麼事?《New Avengers:Illuminati》給了各位讀者一個解答:
 
Marvel世界的「Illuminati」同樣也是個秘密運作的集會,其目的在於透過成員間資訊的分享、處理可能的危險並達成防患未然的目的(因此譯成「先覺者」或許更為恰當,也能和現實的社團做出區分)。

可想而知,這個組織的成員必須擁有敏銳的觀察力與洞察先機的警覺心、其意見與判斷也足以必須代表各方立場,是故「先覺者」的六名成員全是世界上最頂尖的菁英,也是在各領域中舉足輕重的領導級英雄,包括:

鋼鐵人(Iron man--Tony Stark 前排左)
英雄團體「復仇者(Avengers)」的創始成員之一。軍火事業起家的億萬富豪,也是組織中唯一不具超能力的普通人類,靠著智慧與理工天份打造各式裝甲躋身英雄行列;內戰(Civil War)期間為英雄註冊法案支持方的代表人物,獲勝後成為S.H.I.E.L.D組織的領導人--由政府的觀點來看,鋼鐵人或許可說是世界的英雄之首。


管他的,至少我們都在做自己的工作嘛!

Batman:Black&White Vol.1》合訂本封面。
雖然美國漫畫多是大開的彩色印刷,與台灣讀者所習慣的日本漫畫大不相同,但在主流的超級英雄漫畫裡,其實還是可以見到一些特意以黑白風格呈現的作品:

例如Batman:Black &White》,正是一系列以黑白兩色詮釋蝙蝠俠陰暗色調的短篇合集。

Batman:Black&White》所收錄的故事篇幅都不長,且與蝙蝠俠的主線故事毫不相涉,因此在無庸顧慮正史連載的情況下,每回的故事題材自然都能天馬行空不受拘束,並充分發揮編劇與繪師的特色--無論是懸疑、驚悚、溫馨、詼諧,各式各樣的蝙蝠俠故事應有盡有,有的令人心情沈重、有的讀來則餘韻無窮,而溫馨幽默的故事往往最得我心,好比本書中我最喜歡的一回--A Black And White World 

A Black And White World的編劇是寫過美國眾神(American Gods)、鼎鼎大名的奇幻文學作家尼爾˙蓋曼(Neil Gaiman),負責繪畫的則是以狂野、暴力畫風聞名的Simon Bisley。